近半年的时间,有一个社会化名词突然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就是 —
#内卷化#
百度对其的定义为—
“内卷化(involution),又译为‘过密化‘,指农民在人口压力下不断增加水稻种植过程中的劳动投入,以获得较高的产量。然而,劳动的超密集投入并未带来产出的成比例增长,出现了单位劳动边际报酬的递减的现象。”
这是最早提出内卷化一词时所特指的现象,放到当今这个时代,就可以理解为过度的内部竞争导致的自我重复与自我消耗。
比如一些例子能够很直观的表达内卷效应带来的影响。
“行业内恶意竞争,没底线的低价抢客户。”
“为了市场占有率,即使亏本也不退出。”
“销售指标本就很难达到,一旦有人完成,下个月指标会更高。”
“原本高端小众的行业,做的人多了,客户选择性多了,竞争性提升利润空间自然就降低。”
除了职场内,其实这类问题在求学、婚恋等领域也同样存在。
01
对于国内正处于蓬勃发展的花艺行业来说
是不是也处在内卷化的危险边缘
还是已经陷入其中?
花店越开越多,从业队伍也在逐渐壮大,看似是一派欣欣向荣的行业景色。
但深入了解一下就会发现,不仅产品趋于雷同,花艺师的平均薪资与工作强度不成正比等行业现状却比比皆是。
02
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大概就是内卷效应所能解释了的
当市场有限或资源有限时,低层次的激烈竞争,是不能将行业进化到更高阶段的。
同样的产品,10家店都在做,而购买的只有1个客人,那么如何选择,结果必然是价格厮杀,最后损失利润,从业者自然就没有良好的生存环境。
03
什么方法能够避免内卷化?
网络上,我们能看到很多探讨内卷化问题的文章,最终大家给出的解决建议都一致指向创新与变革。
放到花艺行业中,就不难理解它所指的便是设计本身。
比如模仿是一种学习的方式,初学者与行业新人由于缺乏设计经验,可以从模仿他人作品中积累经验。
但若技术与理论都已经熟练后,依然靠模仿与竞争对手抢客源,就势必会造成内卷效应。
花艺的“艺”子指的是艺术也是技艺,因此对艺术设计有思考有尝试有突破的,才应该被称为花艺人。
当大部分花艺师都将精力放在创新与创作上,而不是紧追别人的步伐,那么不仅市面的产品会更加丰富,也会循环促使从业者不断精进设计能力,让行业整体水平得到提升。
另外,花艺设计可发展的业务有很多,不同类型的作品适用于不同的商业领域。
当大家都蜂拥而至到某一领域抢市场,以致严重的供求不平衡时,即使原本再“有利可图”的生意,也会出现利润稀薄甚至费力不赚钱的结果。
设计不是个标准化的工作,每个人都因审美、经历、喜好等不同而不同,所以找到自己最擅长也最适合的方向去深究,才能更好的减少趋同的重复内耗。
不是所有城市,花店的数量都趋于饱和,如果想要创业开店,可以考虑有一定发展空间的城市或地区;
对于有很高设计能力且创作欲望强的花艺师,可以尝试以定制花礼为主业务,靠高单价而非走量来获得收益;
还有一些设计背景出身的花艺师,如室内装饰设计等,可以结合原有的专业优势,直接转入软装花艺的领域,而不是从零开始去做零售花礼业务。
最后,用央视新闻视频中的一句话,总结如何应对内卷效应的良方—
“赛道不一样,竞争的维度不一样,路才能越走越宽阔。”
– The End –
咨询课程请长按二维码
监制 | K 比
编辑 | UNA
图片 | 百度百科、微博、ins
@rozzy2010
@aoyamaflowermarket_hanakichi
@lewismillerdesign
@ruby_marylennox
@colortheorydesignco
@lukasz_wierzbowski
@debeaulieupar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