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艺是一辈子的事业,对于真正热爱花艺的人来说没有退休的那一天。毕竟,花艺师也是越“老”越值钱。
当90后已经开始自称老年人,我们不禁开始畅想自己的老年生活。可看看眼前的生活表面上风风光光,背地穷得捉襟见肘,老年生活拿什么来保障?
除了物质生活,精神上也真的不想沦为让人敬而远之的大爷大妈,一边在广场上回味自己的芳华,一边在桃花下用丝巾演绎最后的诗意。
那么,有一天当我们老了,拿什么来保障年迈后的物质和精神生活?花艺师的老年生活,真的无需担忧。
走出校园便走进了日比谷,在日比谷奉献了30年,树所谦付出的是青春与辛勤,收获的是日本国内前五的花艺排名,是专业化、体系化的花店管理知识。
2017年,树所谦带着在花艺圈的荣耀从日比谷退休。退休后没有离开花艺行业,更没有退休后的失落,反而成为自由花艺师后的树所老师开始将更加个性的自己展示在大家面前。

白色络腮胡子,些许佝偻的身躯,身体上的形象已然一幅老年人的样子。但当来到Jan的课堂,他对花艺的热情、对花材的精心呵护,让我们每一位身体上的年轻人自惭形秽。
与花为伴半个世纪,Jan随着花变成熟、变衰老、赢得冠军,又将花艺传播给更多人。
树所谦代表了日本人的严谨,Jan Aartsen代表了荷兰人的奔放,国家的标签体现在他们个人的身上。
但意大利人的慵懒在Rudy身上完全找不到,米兰大学植物学教授的身份让Rudy从自然植物的角度诠释着花艺基础。
根据施瓦特的研究结果,一个人对生活满意度最高的时候是在23岁。
之后的中年生活,会多数认为自己活得不如意。但只要熬到了老年,就会有极大概率的触底反弹,快乐幸福的再次迎来心理的满足高峰。
花艺师无疑是幸运的,我们的老年生活不用艳丽丝巾的装扮,不用去寻找身份的认同。
有花有技能,便足矣让我们获得精神上的满足,让我们一直沉浸在花艺的快乐中缓缓而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