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y Twombly
(1928.4.25 – 2011.7.5)
画家,雕塑家,摄影师
Cy Twombly其人,及其作品,都是巨大的谜。
他的创作初看好似孩童天真无邪的涂涂画画,实则意蕴丰厚,情感充沛。
Cy Twombly醉心于古典主义的宏大优美,痴迷诗歌与神话。他博学多识,并且感性。
被意大利浓厚的古典主义遗风深深吸引,Cy Twombly于1957年离开了美国,就此定居罗马。
因此,他的创作一方面是对意大利的历史与美的反映,另一方面又化用了新派的油画理念与技法。
与20世纪40年代出现的纽约抽象表现主义不同,Cy Twombly的创作是50年代欧洲的写照,遗忘和重建是上下一致的主旋律。
“我画画非常快,”他说。“坐上两三个小时之后,花十五分钟就能完成一副油画…用数小时的枯坐,点燃五到六分钟的创作灵感。”
冥想式的沉思,伴随着欢快的实际创作行为,于他而言才是一个完整的绘画过程。
Laratt-Smith曾在他的论文中这样评价Twombly:“爱与死亡,艺术与美,这些宏大的主题是他创作的核心。而他那独一无二的艺术视角,赋予了他的作品一种高度的独创性。”
由始至终,Twombly都对他的创作意象缄口不言,拒绝发表长篇大论来谈论自己的作品。这也给他的画作蒙上了一层引人探究的迷雾。
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Cy Twombly一直热衷于以花卉为主题进行绘画创作。
他的《无题(加埃塔)》是一组描绘牡丹的油画,每幅由六张组合画布构成。
在创作这系列的作品时,他从日本艺术中汲取了灵感。不论是花朵的图案,还是六等分的巨幅画面,都使人联想到江户时期的手绘屏风。
就好像菊花一样,牡丹的象征意义极其丰富,并且历史悠久。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它都被视为一种美学沉思的象征。
尽管Twombly后期的创作逐渐偏离了早期作品的涂鸦式风格,字迹与素描依然保留了下来,始终是他作品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还可以从这组油画中辨认出零星的俳句片段。
艺术家用生机勃勃的笔触描绘出深红色的花蕾,对明黄色的背景施加了一种平静但有力的制衡。
靠近画布边缘的花朵暗示着群组的延伸。
画面上大量的垂直线条,在视觉上扮演着花茎的角色给花朵以支撑,同时寓意生命轮回中万物转瞬即逝的本质。
这些第一眼看上去仿佛涂鸦一般的画作,玄奥难解,是艺术家内心世界在现实中的投射。
由自我奏出的乐章,和此起彼伏的回响,凭借笔触与颜料,以画布为依托,成为了可以被肉眼捕捉、被实际感知的物质。
潦草的书写,恣意纵横的线条,素描与油画技法之间突然模糊的界限,疏离的意象与浓重的色块,酒神一样充满生命张力的创作热情……令人困惑的同时也令人无比着迷。
2017年10月20日-10月25日花艺培训课程 <欧洲圣诞花艺设计专题课程>
Max van de Sluis
近期花艺培训课程预告
2017年10月13日Jurgen&Dominique《花艺设计师基础课》
2017年10月20日Max《欧洲圣诞花艺设计专题课程》
2017年10月27日Natalia《公共空间的装置艺术设计与模块化组建运用》
2017年10月31日Per Benjamin《婚礼宴会空间花艺设计》
国际讲师 ▏进口工具 ▏LOFT空间
微信公众号:SIKASTONE-F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