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你做什么工作,时间久了都会养成一些职业习惯。
不同于职业病那样需要治,它们只是你对身处行业的经验积累所形成的敏锐视角,或是以专业身份对相关领域的观察与判断。
那么作为花艺师,除了腰椎、颈椎等职业病之外,她们还有着各种七七八八的小怪癖,你能猜到是什么吗?
对“花”字异常的敏感
自从做了花艺之后,对“花”这个字就变的异常敏感,当然还包括英文的“flower”。
比如和朋友逛街喝咖啡,别人关注的都是咖啡的口味,拉花的造型,甜点的摆拍等,而花艺师会在环视一圈室内装饰之后,一眼就盯到了墙上那个“flower”,然后为在咖啡店内遇花而惊喜不已。
似乎再不起眼的角落,只要有“花”的存在,都会释放一种气息,吸引到花艺师的注意。
习惯观察路边野花的姿态
如果你看到一个人边走边目不转睛的观察路旁的野花,那她很有可能是个花艺师。
在花艺师看来,那些已经融为城市背景的花草,才是最佳的插花样本,毕竟还有什么比鲜花的自然生长更自然的形态呢~
即使没有成片的花海,就那么几枝稀疏的花朵,也能让花艺师们在实景中理解很多插花理论。
比如花与花之间的层次关系、一个太阳理论所决定的花头方向、不同生长点的花植形态等等。
大自然就是最好的老师,身为“美”的搬运工,花艺师是不会放过任何从中取经的机会的!
看到叶子就想“撸”
为什么花艺师看到叶子就手痒?因为日常工作之打理花材,就是要把每一枝花草都处理干净,虽然不是除去所有的叶子,但也是大部分。
比如手握点以下的、状态不好的、太过繁茂的,通通都要修剪掉。
常听花艺师朋友说,只要看到路边伸出来的长枝条,就有想“撸”的冲动。
想象着只留下上半段形态完好、色彩饱满的叶材,和某某花材搭配会打造一束什么样的作品,创作欲望会被瞬间点燃,恨不得立刻抓把花来开始制作。
眼前的一切都是配色灵感
花艺师对色彩的热爱绝不次于花材本身,于是无论在工作还是在生活中,都会时刻保持着高度的色彩敏感度。
逛到网红店也好,看到一张网络图片也罢,或是下班时天边的黄昏夜景,只要是有颜色的地方,都能引发花艺师的思考—
“原来这样的配色也不错啊~”
色彩理论尽管要学,但在如今越来越拼创意的市场环境下,大胆的运用配色,打造各类差异化风格,是很多花艺师追求的创作技能。
况且配色不仅决定着一束花的美丑,还影响着例如大空间内装饰的整体效果,或是用来推广的照片是否有足够的吸引力。
无论是眼前的景色,还是与花艺不相干的设计领域,一切映入眼帘的色彩搭配都能成为花艺师创作的灵感来源。
任何空间都能引发创作联想
不要低估花艺师对花艺设计的激情,尽管工作繁杂而忙碌,但是创作的欲望却随时都能被激发。
去到一家餐厅吃饭,抬头看到悬在上方很有造型感的灯饰,就会不由得想“如果要在它上面做花艺,用什么技法来固定花材好呢~”
或是走进一家书店,刚好碰上新书发布,总觉得高高摞起来的书籍和巨大的海报太过死板,如果能根据新书封面的样式设计一款桌花,那一定会让宣传活动看起来更加完整生动。
似乎在花艺师的眼里,鲜花是可以在任意角落绽放的,不管是三维空间内的顶部、中部还是底部,给我一个平面,我就能还你一个作品。
一眼就能瞥到路人怀抱的花束
和对“花”字的异常敏感一样,走在街上,不管身边有多少人,距离相隔多远,只要是视线所及的范围,哪怕是余光一瞥,也能立刻察觉到有人抱了束花。
有时站在路边等车,街对面的快递小哥飞驰而过,但后备箱里的鲜花还是能立刻引起花艺师的注意。
这大概就是长久与花打交道所建立起来的无形连接吧~
花艺师的朋友们一定经常感叹“你们的眼里是不是只有花呀~”,可能还真是这样吧。
鲜花的魅力不仅是展示美和治愈能力,它像万花筒一般提供了无限的创作可能。
若你身边有做花艺的朋友,不要惊讶于她们喋喋不休的谈论花植,或许她们是真的很难“摆脱”鲜花的如影随形~
如果你也是花艺师,除了以上的6点,还有什么其他奇奇怪怪的小习惯吗?、
–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