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端云,人如其名,初见端庄,温婉的气质扑面而来,身上散发着不惑之年独有的成熟魅力。
谈到花艺,她觉得碰见便是幸运。花艺就是她的一片天,一方耕耘之地。一心扑在花艺事业上,即使一路磕磕绊绊,但收获颇丰。
“花事”临近北京鸟巢,占据了特殊的地理优势。每天络绎不绝的游客前往鸟巢观光,不少也都会驻足她的花店良久。
说到这里,邹端云心里还挺自豪的。在从事二十年汽车电子行业转行开起花店,摸索打拼,从花艺小白晋升花店老板,孕养在这个过程里的,是她一直以来倾注在花艺里的满腔热情。
每天早出晚归打理花店的她,线上线下两手抓,忙碌之余,还将“自我充电”列上了日程。邹端云对于这种快节奏的生活状态颇为满意,言语之间可以感受到她对花艺发自内心的热爱。
“人总得找点事儿干,而且还必须是自己喜欢才行。好比做一束花,如果自己都无法将自己对它们的爱倾注其中,又谈何让客户去喜欢、认可你的作品呢?
“所以,我始终保持着自己一贯的主见:无论何事,只要选择去做,就全身心的投入其中,这也是自己对花艺始终坚持、不离不弃的原因”。
第一家花店生意热火朝天,邹端云有了自己的想法,对第二家花店的开设无比期待。
“我有自己对花艺的看法。”她说,“将自己的‘个性’贯彻到底就我第二家店的宗旨。”
“总有客户认可或对你的花艺作品不来电,这都没关系,我就是要做专属于自己风格的花艺设计。不是一味的迎合市场,而是让市场适应自己,并相信自己一定会做的更好”,邹端云说到。
也确实如此,做出专属风格的东西很难,但不试试怎么会知道结果?
细想现在人们对艺术作品的一种看法,我们对于艺术家英雄式的期待要求他们不断的去表现、体验、提出矛盾问题、极致的表现时代特征,永远成为这个时代最敏感而勇敢的人。
有时会期待一位成熟艺术家一如既往的创作,有时会为在某个艺术创作阶段达到顶峰的艺术家感到忧虑,如何思考和突破成为考验。
更何况为初涉及花艺圈的花艺师,自我素质的提高迫在眉睫。
任何一个行业亦是如此。对于一名花艺师来说,年头渐长,便越是会到产生意识上的觉悟,诉诸于作品,便会形成独立的风格,当然,这一点又是建立在自身的文化积累上所产生、碰撞出来的。
芭莎珠宝/国际设计师沙龙
对于新的产品、新的设计,如果按之前的花艺制作方式其实也没问题,但是很容易陷入模式化。
所以,邹端云始终在反思自己,该寻求怎样的突破?
而事实上,她一直在努力着并且没有囿于传统的花艺创作方式,而是通过手绘、摄影、珠宝设计等不同的维度来思考如何进行才能有利于自己的创作。
端云在鹿石\毕业项目提案作品
对于这十天的手绘学习,她发觉绘画真正呈现的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目标。
过程意味着时间,任何一种艺术形式,包括手绘、花艺、摄影、音乐都是在一个限定的时间中呈现一个结果,即每分每秒都在知识的浸染中逐渐掌握其中技巧,这是她在设计中越来越体会到的一些本质的东西。
想必许多人对初见花艺的那些美好始终存在于心中,并不断沉淀着日渐积累下的知识与素养,那就将这些美好的事物放大,撑起属于自己的一片天与地。